中国书法院士有多少位?
中国书法史上,“五体”是指汉字的五种字体,即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和篆书。《辞海》解释为: “(一)字体名。指楷、隶、草、章、行等五种字体。
(二)汉字书写方式的通称。泛指字的样子。” 可见,字体指文字的样式;而书体则侧重于文字的表现形式。 五体创始于东汉,定形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延续至今。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每一字体都衍生出众多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书体。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书法真迹是汉代的隶书,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东汉永寿二年(156年)《韩仁明碑》。最早的楷书真迹,唐初尚能见到,如现存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的隋代《苏孝慈墓志铭》,但到了唐代,真迹就不容易见到了——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楷书真迹就是这一份了。
当然,作为最早成熟的行书体裁,《兰亭序》自然是天下第一行书;而草书,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都是无与伦比的佳作。 但论及书体,最著名的恐怕要数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了。这两篇作品一阴一阳,被后世称为“颜筋柳骨”。其他代表书家还有欧阳询、赵孟\、文徵明、董其昌等等。
至于当代书法界,大家最为推崇的要数沈尹默、林散之、赵朴初等人。 关于书的优劣,宋黄庭坚有言:“字画刚柔长短,大小肥瘦,各象其人,自然妙丽,殆非人力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