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张汝?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中国重名率最高的三个姓氏分别是李、王、张;所以张姓重名率达到惊人的31.6%!也就是说一百个张姓人中间就有三十多个名字一样的;你很容易就会认识好几个同姓同名的陌生人... (ps:全国2015年户籍人口中“王”、“李”和“张”这三个名字的人数就分别高达7981万、7412万以及6457万人) 不过,由于“张伟”这个姓名太常见了,导致“张”字作为姓的重复率并不是最高。如果取一个特别一点的名字的话,概率会小一些——比如“张三丰”“张杰”“张玉琼”“张飞”等等。 如果不讨论重复率的话,中国姓名最多的是皇帝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雍正帝第4子。他共有36位皇子,20余位公主。他的孩子太多了,名字记不住?没关系,他的名字可以缩写为“永琰”,他的孙子嘉庆皇帝的名字可以缩写为“颙琰”,这样就能从众多皇子之中快速识别出他和他的子孙了。
至于普通老百姓,由于没有记载史料的需求,古人的名字往往比较随意或者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重名现象反而并不突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当身份证上的名字和银行卡密码一样容易被破译,你会不会担心自己的真实姓名被用来犯罪呢?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书约有五万种,其中以个人命名的本子就有四千七百种,为个人立名最多的要算张氏刻本,张氏刻书之书家有张存中、张礼、张道一、张守约、张廷玉、张琦、张穆、张祥河、张之象、张之象等人,仅以《天禄琳琅书目》卷九、十所录有张文潜刻《陶渊明集》八卷、张道一抄录《书史大体》一卷、张穆《恒山纪游》一卷、张之象抄本《金史》一百三十卷、张之象抄本《金文最》十五卷。
张氏刻本不仅数量特别多,而且遍及全国。清代张百忍居京师刻《金陀粹编》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张光第居杭州刻明蒋士铨编《忠贞类传序》二种;张庭枢居江西南昌刻清俞廷玉撰《金瓶梅说俗》一卷、张鼎衡刻《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一百卷; 张绍富居四川巴县刻前蜀唐求撰《唐求诗集》一卷;张玉书居山东临朐刻金马瑞撰《新郑县志》八卷;张凤翔居浙江钱塘刻《金壶补录》十卷、附录一卷;张德淦居福建武夷山刻清魏源《古微堂诗集》四十卷;张氏居广东南海刻清戴肇晨《岭南书征》十九卷;张氏居辽宁彰武刻明郭汝霖《五君子集》一卷等。
张氏刊刻的古籍,大都是出于学术文化交流和对古籍的保护为目的。而所刻之书皆以精校为主,精校的结果必然是“其书每付抄胥转录,一再校勘”,有的“为求版式之美,又别制一板。至于用纸、刷印,更必精洁,装潢题签,亦须工整。”而流传到现在的张氏刻本的珍善本古籍,就更能说明这一点。珍本本之称为“珍”,在于其存世少。张氏刻本大多因年深日久,损毁殆尽,存世甚少,成为“珍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所著录的四千七百部张氏刻本,大部分为珍善本,其存世量是“硕果仅存”。许多张氏刻本古籍流布于世界各地,如法国巴黎图书馆、巴黎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美国纽约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以及台湾图书馆。中国大陆各大图书馆也有少量收藏。台湾张其昀先生曾说:“大陆张氏古籍流传至今已为少数。”如辽宁省图书馆所藏张氏刻本只有《金瓶梅说俗》一种,北京市图书馆藏张氏刻本也只有《金壶补录》一种。因此,张氏刻本古籍已成为极为珍贵的古籍,成为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