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契形文字吗?
契形文字是夏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也叫甲骨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这种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所以也称“甲骨文”。它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对研究汉字的起源意义重大。 一般认为,契形文字是随同商人由非洲撒哈拉地区迁徙到亚洲东部之后逐渐演变形成的。在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这种文字已经发展得较为完整和成熟;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发展基本停留在契形文字的阶段;秦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郡县制和大一统的国家,统一了文字,小篆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正规字体;而民间仍沿用着繁简不一的隶书,到了汉代逐渐定型;东汉晚期出现了草书和楷书,魏晋南北朝出现行书;隋唐以后文字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楷书、行书和各种书体;宋代开始文人画兴起,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元代出现了隶书;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印刷术,使书籍出版业迅速发展,字体也趋于统一;清代则是在明末字体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良定型的。
总之,从契形文字到小篆再到隶书再到楷书,是汉字经历了几千年不断改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