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画中感悟到了什么?

石锖泉石锖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意境,古人论及笔墨纸砚,最重“意”,其次是笔法和章法,再是水墨和渲染,最后才是纸和砚。所谓“意在笔先”“墨分五色”“笔断意连”,甚至“力透纸背”“横扫千军”等等,讲的都要意境。中国绘画的审美和西方不同。我们讲求“生动”,这个动不是动态的动,而是灵动而富有生机的意思;我们讲求“气势”,这个势也不是说象打拳那样真有劈叉下腰的肢体动作,而是纵横挥洒、行云流水般的姿态。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意境的追求。

所以学画先学立意,古人称之为“构思”“立意”或“胸有成竹”。这个立意要新颖独到,要有深意,让人看了震撼或者感动。然后通过笔法、章法来加以表达。好的作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成果。 当然,在作画过程中,笔墨纸砚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

笔要选好,笔锋对线条的影响巨大。古代人讲究“笔尖作书”,就是书法要用笔尖,作画当然也可以用。现代人了,如果还拿着秃笔去画写意,未免太实了。我们可以选择兼毫,比如“紫羊毛”,弹性好,又不易折断。还可以买特种毛笔,如“狼羊兼毫”“貂毛笔”等,更好用。

纸也很有讲究,生宣易出水,熟宣不渗水。作画一般用半生熟宣,如“云头雾角”“玉版宣”都不错。

潘作霖潘作霖优质答主

中国绘画是以笔法为基础和核心的。因为用毛笔作画的“线”产生了中国画的笔法。用线造形、以线立意和以线传神,都是笔法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比如吴道子被称为“吴带当风”,就是对他在用笔上所取得成就的形容,他的“莼菜条”式的绘画线条,不仅使物象具有动感,也使中国绘画形成了富有表现力的笔法体系。历代画家在用笔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散锋等种种笔法,从而形成了或劲拔、或稚拙、或舒缓、或流动的风格和趣味。笔法的不断发展使绘画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为人们创造和欣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趣味。

我们研究中国画的笔法,不能不说到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书画用的工具是相同的,都是以毛笔在宣纸上(或绢上)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用笔的方法是一样的,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并将二者等同对待。比如,称书家为“善画人”,称画家为“善书人”。书家王羲之被称作“丹青王右军”,画家吴道子被称为“画中钟(繇),书似张(旭)”就是如此。古代和现代,不少书画家“以书入画”、“书画兼修”,使笔法在两门艺术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相互丰富。比如,黄宾虹、张大千的书法与绘画用笔方法是一致的。他们不仅是大画家,也是大书家,是将“书画同源”发展到最高段位的艺术大师。正因为如此,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笔法体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