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人物画有哪些?

路海天路海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画的题材可以说千差百异,但是不论何种题材,什么风格,用什么技法,什么材料创作的画家,在笔墨上都是讲究“笔断意连”、“一笔而至”“势如行云流水”、“墨分五彩”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墨。 笔墨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洋绘画的主要标志之一。所谓笔墨,用大白话说就是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如果用行话来说明其概念,则应该是这样的——笔墨是中国古代画家创作艺术作品(指国画)的笔法与墨法(或浓墨、淡墨、渴墨)的总称。 为什么会有笔墨?

首先是因为中国绘画是写在纸上的(除了帛画上,但那毕竟是少数作品),而写字作画必然要用到笔墨。其次则是由中国古代的文人画所决定的——文人画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元代,成就于明代,发展至清代,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画要求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学问做底蕴。因此笔墨便成了作者文化修养的外露之一。

好的笔墨应该做到什么? 宋代韩拙在《山水纯集》中提出山水画创作应该做到:“笔虽少,意须繁,虽繁而不乱,虽有乱而不久,自然错落相宜,不嫌其烦涩也。”“墨虽有浓淡轻重之变,总须一气化合,自然清新秀丽,文采炳焕也。” 清人方熏在《山静居书画录》中指出:“画须求古,字须求瘦,此恒言也。然必古不悖于今,瘦不俗于肥。”“书贵出新,画亦如是。惟新,所以悦人;惟出,所以为人喜。” 近代张彦《画法要诀·笔墨》中说:“善画者须得力于笔墨之外,不以笔墨碍身手。能得笔墨之妙,而又善于运笔,然后可以自如。否则,拘泥于笔墨之间,计熟而成,虽巧于形似,终未得神似,奚足以语画哉!” 可见一个好的笔墨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恰到好处,二是与众不同。如果笔墨效果达到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一幅很好的作品了。 怎样才能把笔墨做到恰到好处又与众不同呢?这需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多练习基本功,多多观摩古今优秀画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同时还需要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加强思想感情的表达,即作者需要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情动于中”的创作状态。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笔墨才会丰富多彩而又恰到好处。

平丽霞平丽霞优质答主

中国画人物画的分类方法较多,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以下几类:一、道释画,专指以道教、释教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这类作品特别多。二、肖像画,以现实生活中具体人物为对象,通过描绘人物的容貌、表情、形体、身姿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身份性格等。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肖像画家和作品,如东晋的顾恺之善画人物肖像,他所画的谢安像,被挂在谢安的墓室内直到唐初。肖像画这一门类特别受到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历代帝王都命令宫廷画家为他们画像,以便传之后代,夸示子孙,或用画像来纪念先王,弘扬恩德。肖像画在封建社会有着一定的政治需要,所以,特别发达。三、仕女画,专门描绘贵族妇女悠闲自得、安乐闲散的贵族化生活,是封建社会中层以上统治阶级审美理想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人身自由,即使王公贵族的妻妾、妇女,除了绣花、弹琴、拜佛外,很少有室外活动:唐代的周昉是这一门类的代表画家。四、风俗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各阶层人民世俗生活情趣、生产劳动、婚丧嫁娶的生动再现。由于它的内容来自现实,因此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风格。如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人物画在唐代以前一直居于绘画艺术的主要地位,它在五代、两宋的高度发展,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