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硬币直多少人民币?

官怡妍官怡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说的应该是明代的“钱钞”,也就是明钞与明钱的合称(这里只讨论正规官铸的“钱钞”而不是私铸的伪钞)。 先来看明钞,从成化年间开始明廷正式在市面上使用纸钞,由于当时白银和铜钱都在外流所以纸钞的发行相当广泛,而明中期以后又出现了银钞兑换制,这使得纸钞成为当时流通领域的主角,当然其票面价值的标注也是有的,例如一贯(一千文)、五百文、二百五十文等标记的很清楚。

再来看明钱,明代前期的铸钱主要是以铜铁为原料的“大钱”,而这类钱因为币值很大,一枚大钱相当于一千文或更多,所以一般不标面值而是以重量作为标识,“一两”“十文”“五文”等等。中后期又开始铸造铅钱和白银,至于是否标注面值那就不得而知了(我的收藏当中没有这种)。总之无论是明钞还是明钱都比后来清后期的“纸币+铸币”要好辨别得多。

那么这些“钱钞”的价值如何,能否得到很好的兑换呢?其实明初以来一直实行的是“钱钞兼行”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允许百姓拿钱钞去买东西,但是规定一定数量以上的交易必须用金银来兑换。也就是说明钞是法定货币,但在实际兑换的时候却只能抵一部分价值,剩下的还得用其它金属货币或者实物来补全。

到了嘉靖末年,财政开支浩大,国库空虚,加之当时江南织造丝绸的收入也入不敷出,因此朝廷不仅把内府所藏的宝钞拿出来投放市场,还允许地方的藩王、宦官以及官僚群体自行印制滥发钞币。于是市场上的钞票更加泛滥,价格自然是猛跌。至万历年间,一百文的钞票只能买到两三斤猪肉;而到崇祯末年更是跌倒了谷底,一钱银子能买三千文钞,即相当于30斤猪肉或40斤面粉。

最后这些贬值到极致的钱钞到底是怎么收回去的呢?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势力强大,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顺治帝逃往关外,北京城内的官绅、太监等打着为皇帝“殉国”的旗号大量印发钞票,打算与起义军对抗。结果钞票发得越多,物价涨得越凶,民众越是反对,最终这些废纸一样的钱钞无人愿意要,官绅们只好自己吞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