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纺轮有收藏价值吗?
明确地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纺轮大约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后来在河南贾湖、江苏邳县大墩子等地也有出土,但数量都极为稀少;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更多的纺轮,不过仍属稀缺品。这说明,纺轮这种文物,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2、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单件纺轮,直径达7.9厘米,属于良渚文化(距今4800-4000年左右)。这么巨大的纺轮,如果不是专门做纺纱用的工具,那极有可能就是礼器了——类似功能的礼器还有玉琮和玉璧等。所以,如此巨大的纺轮,应属罕见之物。
3、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一般一个遗址只会出现一两件纺轮,最多的也不超过五件。而且,这些纺轮大多质地较好,颜色莹白或淡黄,表面光洁,有些甚至经过打磨处理。纺轮并非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是身份的象征,因为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它。能留下这么多完整的纺轮,说明使用它的部落成员很多,且很富有。
4、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都有纺轮出现。比如欧洲的丹麦勒图卢瓦文化(约公元前3600年起)、德国的霍赫洛瑟文化和施泰因巴赫文化(都在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间),以及印度的拉加尔博斯普雷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2500年间)等等。这证明纺轮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传的古老文明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