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砖雕有价值吗?
就唐代而言,全国有几十处遗址出土了烧制陶器的窑址,但发现砖瓦的窑址并不是很多,比较重要的发现有山西太原的晋源、广东韶关的曹溪、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以及江苏南京的江宁等几处。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在湖南长沙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窑址群,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长沙窑作为当时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烧制的陶瓷器大多出口国外,所以留下的模具和制作痕迹都是以外国式样为主的。
例如,1952年在长沙窑遗址发现的一件印度神像陶俑,高34.5厘米,身上刻有印度文字,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1974年至1978年,又在长沙窑中两次发掘出日本遣唐使的墓穴,从随葬品来判断,这两名遣唐使分别是日野西资博与山田庆仁,他们分别于公元630年和629年来到中国,赴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担任外交使者。
除了海外贸易交流以外,长沙窑瓷器对中土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记述道:“唐人好用漆器,诸花妆饰,自外域传入者尤备。近代惟漆器用夹纻装,其法用泥模印砖文图案,谓之花纹砖……”这里所说的“盛唐气象”,实际上就是开元、天宝年间,而这一时期的审美趣味明显受到长沙窑瓷器的影响——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