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怎么鉴别玉的价值?
肉眼,就是指不使用任何工具(如放大镜)的情况下,仅通过眼睛观察。 那么,在眼力所及的范围内,该如何判断一块玉石的好坏呢?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状 这里所说的形状主要是指玉石的轮廓形态,有无雕工以及雕工的精细程度对块体的影响很大—— 好的雕刻师会通过“相玉”来选取合适的料子进行雕刻,也就是说,优质的玉器往往跟好的雕刻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一些水平较差的雕刻师则可能会因为料子的缺陷而将优点掩去,从而让成品价值大打折扣。在判定一块玉的好坏时,可以顺便了解一下雕刻者的姓名及年份,这对于判断其是否出自名匠之手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然,好的雕刻师也会遇到“丑石”——即虽然雕刻师技艺高超,但料子本身局限太大,最终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这样的作品往往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2、颜色 颜色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均匀度、浓淡程度和鲜亮度。 一块好玉的颜色应该分布均匀,如果一块玉某处的颜色深于其他地方,那就说明染色或者浸蜡不到位,这不是好玉。 如果一种颜色深浅不一,那可能是色差,这是缺点之一。 对于白玉来说,白的饱和度越高,价值也越高,比如羊脂白玉就是质地最为细腻的和田玉,白度很好,属于上等品质。而对于青白玉来说,则并非越白越好,毕竟“白腻”是青白玉特色之一,过于白皙反而显得轻浮,达不到上品的要求。 还需要注意瑕疵的颜色与整个作品的颜色是否协调一致。如果是籽料,还要看一下黑色的皮色是否为纯正的皮色,有没有后染上的色调。如果是山料或山流水,就要看表面疤痕等痕迹的颜色,是不是天然的颜色,有没有经过人工处理。
3、瑕疵 这里所说的瑕疵主要包括结构、裂纹和杂质。 一般来说,自然生成的玉石都会存在瑕疵,重要的是瑕疵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一件玉器没有任何瑕疵,那就要考虑是否是人工伪造的了。 在判断瑕疵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瑕疵出现的部位。对于镶嵌类的玉器来说,最好留意一下勾线是否牢固,由于饰品是用螺丝固定,所以要注意检查螺钉是否有损坏;对于摆件类玉器,要注意底座是否牢固。 第二,瑕疵的大小、多少和位置。一件玉器如果出现大面积瑕疵,那肯定要减值的。所以,如果发现一处很小的瑕疵,但是不影响整体效果,那么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第三,瑕疵的形状。不同形状的瑕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如果瑕疵是一个小坑,而且位于边缘或尾部,且其他部分质地紧密,那影响不大。但是如果瑕疵是一颗沙子或者是腐蚀导致的斑点,而且比较大比较明显,那就必须注意了,有可能是腐蚀导致的不均匀着色,这种一般需要抛光来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