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方联有收藏价值吗?
1980年的猴票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电子芯片,它运用了电子防伪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属于领先的防伪技术水平。同时为了减少伪造,这套邮票采用了异形齿孔、加挖空等等工艺,十分复杂。由于工艺的复杂性使得当时印制这一套邮票的印量非常少,据说只有36个印张。
正因为如此,这套邮票发行之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多群众都购买不到,于是邮票市场出现了一股抢购热潮,价格也水涨船高。在24年后的今天,一套全新的猴子邮票市值大约700元/套,而那些经过人们手中流传的“二手”票已经达到了5000元/套,价格可谓是涨了整整10倍!而若是以“连号”来计算的话,那些“03”、“04”、“13”、“14”等尾数相连的“三连号”猴票更是价值不菲,有的甚至达到了上万元的价格。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1980年猴票还具备另一个升值优势,那就是它的发行量比后来的绝大多数邮票都要少得多。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50年至今中国发行的各类邮票中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增发量超过100万的“大发行量”邮票(注:此处所说的“增发量”是指邮票发行后实际销售量与计划发行量的差额)。
而在1980年之前所发行的那些邮票当中,“增发量”低于100万的并不多,绝大部分都在100万至200万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目前的集邮市场中,“大发行量”邮票基本上都属于“冷门邮票”,它们当中大部分的价格都不高,有些甚至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转而成为“纸制文物”。 反之,像1980年猴票这样“小而精”的邮票,由于其“增发量”仅有36万,所以在现今的集邮市场上仍然可以称得上是“稀缺资源”,其未来的升值空间值得广大藏友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