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字画有什么价值?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中唯一被公认“天下第一行书”的法帖,也是历代名帖之一,更是现在书法爱好者学习楷书及行书的首选法帖之一。 该作品笔法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结体随势而就、舒展大气;章法气韵生动、飘逸清秀;墨色浓淡相映、浑然一体。
1.文化意义深重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好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九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饮酒赋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文写的序文,记述了当时欢宴的情形以及作者们的才情,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通篇字体不书同样的字形,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错落有致而又疏朗得体。全文共28行,324个字。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怡乐心情和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篇集字成篇、字字独立又互相呼应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行书”。它不仅是书法家们修炼的艺术圣地,同时也是文学家和诗词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两千多年来,人们始终如一地热爱着它。 2.流传版本很多 王羲之去世后,其子王献之把父亲的传世墨宝整理出来,献给朝廷。从此之后,这些墨迹流散到梁代,有八卷;传到唐代,剩下七卷;到晚唐时,仅存一卷;宋朝时,还有两卷;元朝以后,就只剩下一卷了。这就是如今的《兰亭序》。 虽然历经劫难,《兰亭序》还是流传了下来。到了元代,有人根据唐人摹本重录一本,后人称其为“元印本”。明世宗朱厚熜得此真本,命冯承恩刻入《御书堂法帖》中。此后,乾隆皇帝又命翰林学士陆锡熊等人据《御书堂法帖》重刊此帖。至此,《兰亭序》有了两种刻本,即为“初刻本”和“二刻本”。 后来,清乾隆皇帝又得到了一本宋代淳熙年间所拓的墨迹本,并命尚书郎刘墉、于敏中重新校订刊刻,称《淳化阁帖》。
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兰亭序》,基本都是从这个帖衍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