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窑茶壶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样的紫砂壶才有收藏价值”上,而非“为什么紫砂壶有收藏价值”上。 既然题主的问题重点是“收藏”二字,那么就必须从紫砂器的审美角度来谈一下了。
本人一直坚信,艺术品的价值在于他人的欣赏与认可;而观赏者对作品的认知程度、欣赏水准以及在欣赏后所产生的共鸣程度,都是影响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同一首曲子,10个人听,会有10个不一样的反应——可能是感动、可能是平静、可能是喜悦、也可能是激情。但无论产生哪种反应,乐曲本身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改变。同样,一把紫砂壶无论是自赏还是他人欣赏,有任何一种程度的愉悦感觉,其价值也不会因此降低。 或许有人会问,那要是别人听到这把壶毫无反应呢?是不是就证明这把壶没有价值了?并非如此,只能说由于欣赏者的阅历、性格等差异性所致,有的人可能天生就不适合理解某些艺术形式的美。就好比世上并非所有人都会爱上古典音乐一样,如果因为一次试听未能产生愉悦感就否认其价值,似乎有些以己度人的狭隘。
言及至此,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既然艺术的价值在于他人(大众)的理解和认可,为何一开始要谈及审美的高度问题?”。其实,审美与价值之间并无直接可比性,我在这里所谓的“审美高度”也非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应具备的艺术水平。我所指的“审美高度”,是指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所应具有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当你看到一件艺术品时,你的脑海中所产生的各种联想。这些联想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就决定了欣赏者审美高度的优劣。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同是一个人写的字,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看,会得出不一样的感觉和评价。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记忆所导致的结果。年龄大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哦,这人写的字真像他年轻时的字啊!”;而年轻人可能会惊呼:“哇,这个人写字竟然还可以这样!”。前一句里,年龄大的人的字成了评判标准,即“像年轻时的字”;而后一句中,年轻人的字成了衡量对象,为“可以这样写字”。可见,审美记忆在此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而这种由于经历、年龄而产生的审美记忆差异,正是造成审美高度高低的关键因素。
回到正题。一把紫砂壶,自创作品或名家之作,在欣赏时的审美记忆是不同的。名家的作品,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已注入了许多创作构思和情感,所以欣赏时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此种思绪之上,从而调动自己的审美记忆。而自创的作品则更需要欣赏者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理解创作动机和过程,因为作者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感情和心思是可见的。无论是名家的作品还是自创的作品,只要能引发足够的审美记忆,其价值就不会低。
当然,除了欣赏者自身的素质外,创作者本身的修养也很重要。只有知识和文化达到了一定的层面,创作的灵感才会不断涌现。如果仅仅为了创作而去创作,很可能导致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只有在灵感与创意不断涌现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才能充分注入作者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使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