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年是民国哪一年?
这个问题问对人了,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老黄历,因此对农历和干支纪年法很熟悉,给出答案: 公元1938年1月1日-公元1938年12月31日,农历戊午年(马年)。
注意:在民国时期,人们采用公历和农历两种纪年方法,公历叫阳历,农历叫阴历;同时,还采用干支纪年的办法来给年份编号——把“元”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在民国时期,某年某月某日,有多种表述方式——公元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阴历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干支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等。这些纪年方法的相互转换,是非常简单的。
以1938年12月30日的《申报》为例: “本报讯”标明的日期为“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即农历十一月十三; “本日”对应的为“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农历十一月十二——前一天; “前日在津空投爆炸,死亡二三百人”的日期是“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农历十一月六日; “本埠”对应的为“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农历十一月五日——下一个交易日;
“本市”对应的为“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农历十一月初三; “前(夕)”对应的为“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即农历十一月初二; …… 根据上面的线索,再结合月份和阳历日期,就可知道该年的干支了。 本例中的1938年12月39日,即可转换为:
公元1938年12月24日至12月30日之间,农历乙亥年冬至冬月初十;
公元1938年12月中旬,农历乙亥年闰十月廿五或六。
公元1938年,共有三个冬至,第一个冬至对应的是阳历12月30日,第二个冬至对应的是阳历12月17日,第三个冬至对应的是阳历12月7日或者6日,第三个冬至后第5天是腊月初八,所以农历乙亥年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