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纸币?
简单回答:因为北洋政府(包括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和发行钞票来获得,当时又没有完善的征税体系(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了比较有效的间接税和直接税体系),而发行钞票的成本极低,于是政府就靠大量发行钞票来解决财政亏空问题。当然,你说的那些旧钞都是这个时期的。
详细回答:1.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任何一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面临财政危机,古代王朝的财政危机主要是靠加税来解决(增加百姓负担),近代的财政危机则是靠增发钞票(央行印钱)来填补。
2.然后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财政赤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词存在——其实所谓的财政“赤字”就是政府花了超出它应得的钱(即税收所拥有的资金量不足以为其支出提供资金)。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无非是政府花的钱比预期的多或是税收收的不够。前者是因为政府的支出没有计划性造成的(比如打仗时一时需要大量军费,却指望靠征募粮草来补充,结果来不及了只能发行钞票来应付);后者是由于税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一些“漏征”或“逃税”现象(这方面可以了解一下“洋灰税案”,此税案的偷税金额达到整个税收金额的三分之一!)
3.最后我们聊聊如何解决财政赤字的问题——如果政府想发钞票的话,只要控制好发行的数量(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央行都可以做到),并确保这些钞票流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里而不至于囤积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么对货币的信任度就不会丧失太快,至少不会像清末那样,钞票发行多少倍,人民就囤积多少倍,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清廷越发行钞票,人民就越囤积钞票,人民越囤积钞票,清廷就越发行钞票……)。当然,人民不愿意用自己的财物去兑换那毫无价值的钞票(毕竟钞票不过是政府的“白条”而已),所以政府就必须用某些实物资产(比如粮食)作担保,才能逐步换取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