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币用什么?
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流通币中,只有第二套人民币中的53年纸币和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年2角纸币实行了“面值”(不含钢印)防伪。 所谓面值防伪就是再印刷这些纸币的时候在纸面上做了些文章,比如用打孔机打一个或几个通排的孔来表示该纸币的面值(如第二套人民币的53年纸币);再比如用涂改液把部分数字改成另外的数字(这招在第四套人民币的80年2角纸币上用过)或者将原来的英文改成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单词(第三套人民币的90年10元)。
除了这两张纸币外,其他各版别的纸币都没有“面值”(不含钢印)形式的防伪。 这主要跟各个时期的印制技术有关。早期我国的纸币都是由中国人民印刷厂制作的,这个印刷厂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专事钞票印制工作,采用的是雕版印刷的技术。这种印刷工艺虽然能印制出线条、图案,但却无法印制点阵或者数字,所以无法实现面值防伪。到了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使用胶板印刷的技术,此时才开始具备印制数字的条件,但也只能印比较小的数字,而且容易混淆,不是很好的防伪方式。
直到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我们才第一次采用了激光雕刻技术,通过点阵的方式实现了数字的防伪。当然这套人民币的2角纸币由于纸张较薄,又恰巧处于钞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机,才采用了涂改技术的“假币”。这也是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唯一采用“面值”防伪的纸币——也就是唯一的“假币”。 所以现在的真币都是没有“面值”防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