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玉器有什么特点?

樊德勤樊德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民国的玉器,不得不先从清末的玉器说起,清中晚期是玉雕行业由官办进入民办的转折点,这个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苏州府玉工张姓暴动”,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清政府拖欠了玉工工资,玉工抗议未果继而采用罢工的形式来要挟朝廷,最终清廷让步,除了补发拖欠的工资外,还额外增加了奖金,从此之后,玉雕的原材料、雕工费、手续费等等全部变成了商业经营的范围,而不再是政府出资委托匠人们制作玉器,这是中国玉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详见《苏州工艺史稿》第二章第二节)。

既然开始转向民间,那么玉雕行业的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苏浙地区的玉商和匠人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继续承袭乾隆时期“满工”的工艺传统,在玉器上大量雕刻花纹;二是低价收购原料或者加工费用极其低廉的半成品,进行再加工,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于是,我们在民国时期看到的大部分玉器,都带着浓厚的“工”味——纹饰复杂华丽,做工非常细致。但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民国的玉器无法再像乾隆时期那样追求大型、追求气派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追求精美的细节,所以看民国时期的玉器,总觉得“巧”而少了点“大巧不工”的感觉。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的玉石原料来源被迫切断,国内的玉雕行业迅速衰退,原本盛产名品的苏州沦落为“卖石城”,上海滩的玉雕工作室大多也关门大吉,只有少数仍在坚持。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成为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50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建立了国营长春电影制片厂,专门负责拍摄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故事片和纪录片。

当时,国内玉石原材料十分紧缺,据考证仅有新疆和田、辽宁岫岩和河南南阳三个产地,且质量并不好,为了用材,不得不从伊朗等地进口玉石原材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又发现了墨玉矿,才终于解决了国产玉器材料的问题,不过此时的玉器加工已经由上海工匠们接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