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几个钢铁厂?
说到民国时期的钢铁业就不得不提一提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这个企业是民族工业的标志性企业,也是当时的亚洲最大钢厂。 汉冶萍公司的前身是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原料靠进口,技术设备均照搬外国,由于清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却没有实现盈利,后来索性由洋务派官员接手经营,直到辛亥革命后改为商办。
因为中国当时铁矿石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河北武安、山西境内,而东北又被日本封锁,所以汉冶萍的主要原料来源是进口的锰矿和矽铁。它的炼铁炉子是当时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最大达到40吨,比当时号称“中国第一”的沙钢(宝钢前身)还要大一倍,年产量也达到30万吨以上,生产的产品有一铁块,生铁锭,铁条,铁屑,钢锭,钢棒等,除钢产品外还有铁轨,铸币钢,工具钢,弹簧钢,特种钢等,甚至还生产过少量坦克装甲,子弹壳等材料。特别是它生产的电风扇钢扇片在当时属于高端产品,甚至远销海外。
除了钢铁主业,汉冶萍公司还涉足煤炭,水泥,运输等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在抗日战争前,它是中国人民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 抗战爆发后,为了不让日军抢走原材料,汉冶萍公司炸毁了所有的炼铁高炉,成为一座空城,但它毕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哪怕只剩下废墟,也对日本战败后重建中国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