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连环画的价值多少?
自从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后,一些新的藏界事物又陆续产生了,除地震引发的灾难性收藏外,就是灾后重建中出现的新的“地震藏品”,甚至有人以地震题材进行艺术性复制,制作地震纪念章、书画册等来牟利。
然而,在一场又一场的天灾人祸面前,也有一些人在大灾中获得了大益,所遭受的损失较小,甚至完全避免损失。这些人的收藏为什么会有大益呢?
现在,将目光投向好古董、精书画这一领域,可以发现,这个领域里往往存世量较少,而真正的好古董、精书画不可能放在一般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又不可能都拿出来、公布于众,因而,谁得到它、得到的时间、经过等等都是偶然的,而天灾人祸也许是一种必然,因而谁也不能预料,在不经意之间,将会得到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当然,这个宝贝必须是有价值的、珍贵的。
最近,有媒体报道,2013年5月7日晚上海救捞总局打捞的“华光号”古画,其价值有望超过此前被中国海军辽宁舰接舷打捞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于1408年编撰,共22877卷,是皇帝亲自下令编撰的大型儒家经典丛书,因明成祖朱棣取天下清明之意,故名《永乐大典》。书中涉及古今图书七万余种,三千余卷,内容非常广泛,抄正清晰,装潢精美。当初编成之后,明成祖亲自题写榜文,颁发内外,声称此书“垂训后世,施行梯勋”。可惜,如此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扛鼎之作,却在清朝康熙年间遭到了毁损。
1679年(康熙十八年),“玄烨”(康熙帝)南巡,至镇江,观《永乐大典》版片。回京后,遂以原版片付漆梓,名曰《古今图书集成》;并命蔡升恒、朱彝尊、陈佩斋等“详加校理”。原本毁于一旦。后经南宋遗民徐乃昌搜访,得原书,聚其散叶,用藤芯装成128床,凡6万7千篇,200余册,名之为《翠辋斋丛书》。1911年(宣统三年),朱古微(乃昌)捐资重加校订,编为46册,名《朱氏集编》。
1929年5月。朱古微将其所藏《朱氏集编》暨其他古籍160部360册影印行世。取唐吴文经《碧雁堂集》中“典册铺周史”句意为书名,名日《周史·经》。
以上不难看出《永乐大典》的历史性,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然而,它却因一场战争遭毁,后又因皇帝的“刻书”遗祸,经近400年的岁月,无数人的打捞、搜求,至今才重见天日,它的价值还能估量吗?
而2007年,上海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木漆彩绘“三皇五帝”图屏风,就是一件价值很高的馆藏珍品。2007年9月28日上午,一台载有10件清代木器的大板车抵达上海博物馆,刚刚修缮完毕的清二期古建筑群迎来了10件“新客人”。从安徽来沪的商人黄某以3万元人民币从收购站买得这批清代木器,运至上海卖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