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清代水晶眼镜配件?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外不少探险家、收藏家在遥远的“大西国”寻找“黄金国”时,往往将视野集中在西太平洋水域,因为有人在勘察这一带有水下峡谷地带的岛屿时,发现了一些类似古乐器的水晶制品。
这些水晶器不仅有独特的西洋风格,也有东方情韵,同时还伴有一些古钱、古金币及银器,于是有人猜考,这些水晶器可能是十六世纪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东印度航行时,从宝珠珊瑚潭弄到的,这个所谓的“宝珠珊瑚潭”,就是现在的巴拉望岛,古代称为“夏波”。
在十八世纪初,清代乾隆皇帝把西洋的水晶镶嵌工艺介绍到中国,令广东的能工巧匠仿制。水族馆中的水晶金鱼,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作。从此,中国的不少宫府豪富也都以拥有一套西洋水晶器物为荣。“玻璃”是这些水晶器物的称谓,按工艺的特点又分为:水晶雕刻、水晶镶嵌、水晶雕刻加镶嵌三种。
清代的水晶镶嵌工艺,是在天然水晶上刻画出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然后磨去石英粒状结构,用铜质嵌料镶嵌。中国传统的工艺手法,是用铜托将所需水晶件儿托住,再用铜丝将托住的水晶服饰连接起来,构成整体。
清代的水晶雕刻是纯粹的水晶艺术品,不在天然水晶上饰以纹样,只是用水晶独特的光泽和细腻的质地,彰显材料的自然之美。
清代有著名的《水晶顶戴》,以大型天然水晶柱为原料,去其表面生长皮层,抛光露肉,保留纯净纹理。有顶部镂空的设计,四周以碎翡翠边镶嵌,更显得美轮美奂。这件《水晶顶戴》,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的水晶雕刻加镶嵌,是在水晶雕件儿上再装饰贵金属或镶嵌其它材料,以提高水晶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譬如:“蟹笼”,是用整块水晶雕成的螃蟹,放在竹篮里,篮子的口沿上系有一圈珍珠,显得十分精致。
当然,清代的水晶器物,在艺术上最出彩的要数后两种了,譬如:《六棱水晶杯》,六块晶莹光滑的圆水晶被镂空雕琢,组成一个扇面形,中心是一方型的水晶,上面再镶有珍珠。
不过,比较珍贵的是另一种《桃形水晶杯》,同样是将水晶琢成桃形,两面各有一段不同的镶嵌饰物,一为镂空花,一为浮雕鱼,周围是铜丝悬缠着的珍珠。“上元节”挂红灯,“立春”悬春印,用这三件宝器陈设于乾清宫“乐瑞轩”内,可谓尊贵之至。这些稀世之品的水晶杯,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