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像值得收藏吗?

寿琪松寿琪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唐代中期开始,由于外族入居中国、中国文化进一步开放,中国佛教界在外来佛文化的冲击下,开始了自觉的佛教艺术创新运动,直到清代,我们都可以看到佛教艺术不断多元化的变化。

佛像收藏源远流长,始于商周,盛于秦汉,兴于两晋,立于隋,尊于唐,清时达到顶峰。我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在唐朝达到了辉煌的境界,许多名家佳作、传世绝品都出自这个辉煌的时代。两宋以后,佛教式微,中国佛教造像艺术随之转入低潮,并延续到了清代。而清代的佛教造像,又是有着独特的外来文化艺术内涵的一个新里程碑。

由于清代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全国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都具有了浓厚的封建色彩。特别是在雍正、乾隆两朝,官方严格提倡“崇儒黜佛”,将“三教并行”的政策改为“诸佛归儒”。

清代由于统治者大力倡导“崇儒黜佛”,禁止造像,同时为避免前朝铸像费财之弊,官府设窑烧造瓷器以供祭祀,于是有了皇家贡瓷的产生,而其中不乏一些佛教人物的造像。如宋代名相范仲淹,北宋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等多有造像。这些造像虽然量少,但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像乾隆年之间的“十八罗汉”人物造像,其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是一件难得的佛教瓷器珍品。

清代景德镇官窑的仿古瓷,也有许多是根据唐代、宋朝的样式创制的。这些仿古作品,从造型上看,虽然不及宋代的精巧优美,但气势雄伟,具有一种现代感。从艺术效果上看,也有仿古不可欺人的优点,因为无论是造型和釉糖色泽,都较清代其他各代的瓷器为接近历代的文物特点,这是清代的工匠们所达不到的。

清代由于有大量的汉传佛教寺院被改作他用,许多寺院的佛像被砸,一些高僧的舍利子等佛教圣物大多也遭损坏。许多古代高僧的真身佛牙也流失海外。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清代虽然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衰落期,但同时,也是外来佛教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对此,我们收藏家的责任就变得无比重大了。我们的责任就是去发现美、收藏美、传承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