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坑出土的有价值吗?
“千年遗迹再研究,三星堆祭祀坑内又有重大发现”,8月3日,来自北京、湖南、广东及机构的专业人士齐聚成都,对从三星堆祭祀坑内发掘出来的象牙及竹杆等进行研究,从中探询古代祭祀活动、古代生态环境等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是时隔35年后,专家对三星堆祭祀坑内遗物进行研究。1986年6月,三星堆一号墓和二号墓挖掘工程进行中,墓主人遗物被偶然发现。在清理一号墓时,发现2条黄金蛇、3盏铜灯、还有大量的象牙、虎形象和青铜器。尤其是2号墓,发现了有100多件残破的青铜面具和90多根象牙。
时至今日,这些古物仍是人类迷团。特别是象牙,因为外部呈炭黑色,高度变黑,专家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期的,古蜀先民拿来做什么用的。只是从外形判断,比现有现代象牙要粗大很多。此次研究将对这些文化遗存到底有什么用途、价值等做出科学的答案。
神秘的三星堆
其实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文献和痕迹一直都有,在四川、重庆一带,历来都有关于“蚕丛”的传说,民间习惯称之为古代蜀人的始祖,但关于他的来历,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蜀大学教授常篆在修《四川通志》时,才在“陶”类里列举了一种用泥烧制的“三星堆人头像”。
那时,人们看到的只是泥塑,现在看到的却是用石头雕刻,这中间相差了五千年。
据考古学家考证,因为蚕丛氏居住的良田被岷山水患所淹,遂向南逃至现自贡一带,他们的造屋技术非常高超,屋前有玉璋,屋后有木栅,蚕丛死后,将头枕在玉璋上,脚下点燃木栅,“以火瞑为烛,遗形像在”,所以说,这是三星堆文化最早的真实写照。
然而,真正挖掘工作一直到1929年,才由夏氏五兄弟开始。1934年,彭县教司任福彭主持发掘和修复二王庙(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时,发现了大石磬。1940年,成都中央实验戏剧学校校长曾孝溥,在戏校附近作考古调查时,挖出水井一眼,命名为曾氏井;1956年,四川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大石磬进行探测和研究;1963年,南京博物院和四川省博物馆联合考察发掘,曾氏井附近出土了不少文物,并将水井填平;1972年因修建绵阳至成都铁路,金堂县福兴乡农民在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号祭祀坑;1980年,国务院批准对一号坑进行抢救性发掘;1981年,由四川省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南、华东十三个省市的博物馆和高校,组成三星堆文物调查队,对三星堆与古蜀文化进行普查;1986年6月,一座两千年前的汉代崖墓遭到破坏,墓中出土了10件青铜面具,这是第二个祭祀坑。一年后,在成都西郊的凤凰山,又出土了近60件青铜面具,这是第三个祭祀坑。
1991年12月17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