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毛笔有什么做成的?
毛笔的制作分为笔杆、笔头和装饰3个步骤。
笔杆:以竹筒做笔杆是最普遍的,一般长18厘米~24厘米,笔头安在竹筒中部,有的还在中段贴上一层箬叶做保护层。也有用木杆的,其长度与竹杆相仿。也有用犀牛角、熊虎骨、湘妃竹、雕纹石、象牙、牛骨、玛瑙、翡翠、铜等做杆子,或以玉插入竹杆,或以金玉装饰杆头,显得考究名贵。
笔头:古代选毛很有讲究。南方一般以湖湘湖笔、湖州、绍兴一带山中的狼尾竹的褐色毛作成羊毫,黄鼠狼腰下的须子毛做成狼毫,山马、猪、鼠、麂等兽毛做成紫毫。北方以兔毛作紫毫。明代中晚期、清代初年还出现了用兔背毛作的鼠须毛、鸡毛作的健毫以及用山马鬃作的鼠须。制毛笔,先选好青竹,刮去青皮,做成笔管。
装饰:清代制作毛笔,在装饰上颇费心思。“选毫”讲究笔头“四德”。第一叫“尖”,即笔锋锐利,能写出纤细的线条,显示出书法的力量。第二是“圆”,运笔圆润而有活力。第三是“齐”,即笔锋统一集中,写出的字劲挺而有力量。第四是“健”,指富有弹性,收放灵活,书写自如,富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