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剔红都有什么胎?
清早期,由于明末社会动荡,加之明清鼎革,百业有待恢复,尤其是手工业。因此,永历政权以及清代初期的漆器主要继承了明代的旧制,主要使用木胎,漆器制作粗率简陋,缺乏艺术装饰。此件清早期剔红云龙纹盘即为这一时期的云龙纹漆器。
清代中期清高宗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完成,使清王朝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顶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大繁荣。漆器艺术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质量还是品种、产量都有质的飞跃。
乾隆时期漆器种类繁多而精致,在继承前代制作工艺基础上又有不少创制,例如戗金、雕填、填彩、描金、斑古等等。胎骨也由木胎发展到金胎、铜胎、锡胎等多种形式。其时还兴办了宫廷造办处和地方漆作,使元、明以来的漆器产地和漆工汇聚京城,如扬州、成都、新安等地,宫廷还时常发活给各地制作,然后进贡到京,著名的清宫旧藏黄花梨圆箱以及黑漆剔红彩漆的黄花梨联三盒便是此种形式制作的。
此件剔红云龙纹圆箱的制作时期正处于盛清时代乾隆时期,漆器的生产达到了顶峰。因此,此盒不惜工本的用黄花梨制作外层的木胎,又用厚重的木料做里的夹层胎,因此器壁极厚,盒径16.5厘米,内径12厘米,器壁却将近2厘米之厚。盒里黑漆为地,雕填西番莲纹,为当时的装饰风格。盖面剔红五爪龙,翻腾于海涛、流云之中,四周用雕填工艺环绕一周寿字纹,龙纹形象生动,气势撼人。此件剔红在清宫旧藏中有同式两件,一见于《乾隆五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档》,档案记为“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日员外郎海望副催总白世秀将御笔紫檀顶箱夹层漆盒一件、红雕漆黄花梨盒子一件持进”,此两件漆盒于嘉庆元年入藏乾隆皇帝的“怡神所殿”,现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册并清宫档案汇编”,图五为其中一件。
此件拍品为剔红云龙纹方盘,木胎,虽包浆皮壳略显现代,但是依然保存了清中期的风格气息。四面雕填海水,四隅云气流动,中央五爪龙腾跃于浪花之中,口吹火焰宝珠,形态生动逼真,气势撼人,为典型的清中期作品。
清中期以后,由于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败,国力日衰,手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开始走下坡路,漆器的制作也开始粗陋。至嘉庆、道光年间漆器胎骨多用锡和黄铜制造。铜和锡的分子活跃,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产生铜绿、锡灰等腐蚀锈斑,因此漆器与铜锡金属胎结合的不够紧密、牢固,以致后来发生铜锡分子对大漆的渗透,导致铜绿、锡灰向上发散腐蚀到漆器纹饰表面,致使图案剥落成片,严重降低了漆器的艺术表现效果,清晚期的铜锡胎剔红就是这种状况,已经失去了清中期以前木胎剔红的辉煌。
此件剔红云龙纹腰圆盘为嘉庆时期的漆器,仍用木胎,说明嘉庆初期漆器制造工艺依然存在。盖面剔雕二龙相对,翻滚于海涛、祥云之间,四周雕填寿字纹,用意讨喜寿年吉之吉祥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