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玛瑙翎管吗?
清制,一品顶戴用花翎,二品以下官员以及宗室、觉罗子弟等都用蓝翎。清代的花翎由孔雀翎制成,而蓝翎则用鹖鸟的翎制成。清代用蓝翎赏戴的有:侍卫、亲军以及由皇帝特赏的侍从,其品级都较低。
清帝为显示他们“天可汗”和“天子”的地位,特令其王冠上缀以红、蓝宝石及珊瑚、玛瑙、翡翠等珍贵的玉石作质料的花翎。如清乾隆皇帝曾用一件“珠石九凤冠”,冠高36厘米,“以累丝金为框,嵌东珠十一,每四珠为一行,正中一珠顶上安红宝石一朵,中嵌小珍珠三,左右每边一珠顶上,各设蓝宝石花一朵,中亦嵌小珍珠三”。
在清代,由于宝石花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对以何种质料装饰翎管有严格的规定,除皇帝特赐者外,任何人不得使用。翎管是区别品级的主要标志。它质地各异,有金、象牙、玳瑁、珊瑚、翡翠、碧玺或玻璃等,一般官员只用银翎管,翎管的形状也很多,有圆形、满花套、平花等式样。
清代皇帝有时也特赐大臣们用珍贵的玉石的翎管,以示恩宠。据记载,如乾隆皇帝曾赐过大学士傅恒金嵌珠宝孔雀翎二枝,用珊瑚翎管。又曾赐给乾隆帝亲外甥拉旺多尔济珊瑚、金、玳瑁翎管各一支及珍珠、碧玺、珊瑚、钻石翎眼各一副,以示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