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缸有收藏价值吗?
在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到水缸,用来储水或者是腌渍泡菜之类的用,一般都是用陶土做出来的,那这样的一个小缸有没有收藏价值呢?古玩行内的老手们认为,缸和罐是人们日用必需的器皿,过去几乎家家都有。缸可盛水、存粮、腌制酱菜等,罐可盛米和腌制酱菜等,所以,缸和罐产量都很大。解放前的缸和罐都有一定收藏价值。
“大缸小罐”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延续了3000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现在,自来水取代了井水,人们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购物,自家小院里的大缸和小罐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人们将有破损的缸和罐当垃圾扔掉,将完好的缸和罐或卖废品,或扔在院子的角落里。
“大缸小罐”虽然被人们逐渐淡忘了,然而,对于收藏者来说,“大缸小罐”却因其存世量越来越少,而“身价”倍增。解放前,老北京家家都有水缸,存水或是腌渍泡菜,有高脚的,也有无脚圆鼓鼓的,还有方体的。过去,这些缸都是陶土制作的,现在几乎都在“垃圾”中消失了。解放前的水罐多为瓷面陶胎的。过去,北京人习惯把瓷面较薄的小罐叫“瓦罐”,把厚重的小罐叫“磁罐”。“磁罐”分“两耳罐”、“双系罐”和“一耳罐”。收藏的各种“大缸小罐”,其制作的年代大多可以上溯到清代中期至民国。
“大缸小罐”的存世量不像明清官窑和老家具那样少。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已开始涉足“大缸小罐”收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