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琉璃手串什么功效?
佛教有七宝之说,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七种宝物。在佛教的装饰品以及佛经记载中有各种对七宝的称颂及记载。琉璃作为七宝之一,在佛经中有不少的记载和赞扬。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药师佛的身心如琉璃,洁净光亮,晶莹通透。又如在《阿弥陀经》中说到西方极乐世界时,说西方极乐世界中,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七宝相合,自然化成,庄严其地。
佛经中所说的琉璃,非仅指我们今日所常说的玻璃,或宝石琉璃而言,而是指一切的宝石和诸宝的总称,亦包含了水晶之意。佛经中琉璃的梵语音译为‘吠琉璃’、或‘吠瑠璃’等,它的成因、颜色、品质特性等的记载,在《涅般经》、《大智度论》、《大唐西域记》中都各有说法及解说。
在《涅般经》中,关于吠琉璃及其色与品质中说到:‘吠琉璃出海中,大海底下有自然宝藏,是诸鬼神守护境界。若有诸龙,随色爱乐,守护受持,乃至于无色界。海有风起,波浪激石,磨损诸宝,浮出水上。’又说吠琉璃色类:‘吠琉璃有百千种色……其质光润,无与匹者。’。
《大唐西域记》中,说到吠琉璃的成因:‘吠琉璃是无价宝。其畴山上有红白青黄紫黑等诸色小虫,如蝇;诸虫既多,常令沙石皆染其色,潜润津液;又由诸虫吮味既久,津液弥重,潜润甚深;又为同类群飞触搏,竞吮其津,沙石既为汁液所沃,即其色凝,因斯成宝,号曰吠琉璃,亦谓之摩尼珠,皆由虫染。色类又多,如是众色,互相融杂,故其状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