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铜制品值钱吗?
清代铜工艺总体质量远逊于明代,这除了和整个社会的政局经济发展有关外,也和清代宫廷手工作坊铜器制作完全以金、银技艺、风格相仿制作有关,因此使铜器失去了应有的古朴、苍劲等独具的艺术风格。仿制品清代流传下来的真品铜器,其主要标志是:在造型上,清代铜器在基本继承明器式样的基础上,仿制商周以及历朝器物的风气日渐盛行而成为主流,器形趋向繁缛,出现堆垒现象,器型变小,有的制作粗糙,花纹图案,也主要是仿古器的饕餮、夔龙、夔风等纹样,还出现了用线刻手法镌刻器铭、书法、山水、人物的装饰新方法。现代仿制作水平较高,从造型、工艺、尺寸、皮色以及款识等几方面较难辨认,价格也较贵。目前一些古玩市场和商店出现一些晚清仿商、周、战国铜器,价格较低,大多可进可出。清代以后,直至现代,一直沿袭烧铸法制作铜器。主要区别有:在用料上,真品铜器主要用青铜、黄铜和白铜等合金制作而成,黄铜以铜和锌的合金为主,因而较为坚韧耐磨;仿品大多用纯铜制作,表面呈古铜色,虽然也以出土的真品为蓝本,采用翻沙法仿制而成,同样也有红铜、黄铜、白铜等材质,但在造型用料上,一般较真品厚重,显得呆滞不灵。
在纹饰上,真品的铭文图案细腻清晰,造型优美流畅,具有庄重、肃穆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仿品的铭文图案比较粗糙生硬,不耐观赏。在底款上,仿品一般在器物的底部或内壁铸“大清乾隆年制”之类款,而真品商周之器一般无款,或有“自作”、“作宝尊彝”等族徽或铭文。
在颜色上,真品年代久远,器表的颜色自然温润,有包浆,黑而无光,用醋酸滴之会起泡;仿品的颜色则漂浮在器物表面,有的过于打眼,耀眼夺目,有的用黑油涂之,则黑亮反光,也有的器物颜色发绿或发白,没有包浆,用醋酸滴之不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