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哪个瓷器做的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所建的后金在沈阳建都,清入关后,沿袭了明代的行政制度,景德镇御器厂也得到了继承。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皇帝即位,一直到乾隆末年,这130多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制瓷业也是如此。景德镇的民窑获得了发展,清初还出现了大量的“官搭民烧”瓷。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清代陶瓷制造业的盛世。在这130多年中,制瓷技术和手法都有所创新和发展,青花、彩瓷、颜色釉的烧制技术全面兴盛,尤其是粉彩的发明和颜色釉的烧制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中期官窑瓷器具有造型精致、纹饰繁缛精细的风格,而清代中期的民窑器却不如明末的民窑器自然质朴。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窑瓷器中都署有本朝年款,特别是乾隆朝的有些款字还会对器物的器型、尺寸、釉色、数量等进行详细记载,反映了乾隆朝空前的封建专制和该时期陶瓷制作水平的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