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兵甲胄服如何制作?

柳天祺柳天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的八旗兵甲胄服在制作上是很有特色的,其制式来源于女真人的特种皮甲。这种特种皮甲采用厚兽皮串缀而成,具有轻便、坚韧、防御力强等特点。

但到了清中后期,八旗兵的训练松弛,作战能力下降,特种皮甲胄渐渐成为八旗兵身份的象征,而没有实战功能了。因此制作上逐渐趋向豪华美观,而大大降低了实际的防御能力,以致于八旗兵在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时,面对新式火器,竟死伤枕藉,一败涂地。

八旗兵甲胄服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特种皮甲用料为厚牛皮、牛犊皮、水牛皮(东北人称其为“乌拉赤”)及猪皮等。制甲胄用的皮料要反复摔打捣硬,并经过浸油、烘烤等工序。

制作时,将厚皮料切成2。5——4。5厘米宽的长条,再锯成段,每段上钻孔眼,然后用细皮条或猪皮条穿连缀成一个方形鳞块,再用细皮条或棕绳将鳞块编缀成整件皮甲。

为了加厚和加固,有的还要在皮甲内面加缀一层牛犊皮。这种皮甲胸背部分做成凸起的圆形,用皮条箍紧。前后胸部及肩肋部位的鳞块,斜向层层编缀,以便活动时左右弯折。

有的在前后胸还钉上用布或皮制成的“吞口”,并钉上龙、虎等徽识。清代八旗兵的特种皮甲的色彩十分艳丽丰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五颜六色的细牛皮条或牛犊皮条编缀而成;另一类是用白皮,或蓝、黄等色的布镶边。

其头甲或顶甲做成狮子头或虎头、龙头、麒麟头的形状。有的在皮甲外蒙一层红或蓝色的绸缎或布,并用红、蓝、黄等色绸缎或布,镶绣出龙、麒麟、虎、豹等动物形象及八卦纹等图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