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盒是什么样的?
由于清初丧乱,制盒高手大都流落民间,或被吴、浙、粤等工艺发达的城市吸收,使制盒之风遍及全国,促进了制盒工艺的全面发展。加上清一代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对玩物和文具更加重视,笔盒制作越来越趋向华丽奢侈,其制作材料广,工艺细,式样多,造型丰。木、角、竹、漆、铜、金、玉、石、象牙、紫檀、黄杨木等材料,都成了制盒的上好素材。工艺精者,还采用镶嵌、剔雕、镂空等手法制作,使笔盒成为集多种工艺技术制作的高档工艺品。在笔盒式样上,既有对明式笔盒的继承,也有新制的异式。前者在清中期还有少量,晚期极其少见。新制的异式笔盒多作瓜棱形、葫芦形、桃实形,尤其是瓜棱形笔盒,为清代所突出。此外,还有单层有屉笔盒、双层笔盒、多层笔盒、有盖笔盒、无盖笔盒、有桩笔盒、无桩笔盒等。总之,清代笔盒式样变化空前。就制作工艺而论,清笔盒前期尤在中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笔盒制作达到峰巅。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差异和文化、艺术、经济的发展,宋、元、明、清历代笔盒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有着迥然的区别。我们只要抓住历代笔盒制作工艺和造型上的差异和特征,就可总结出笔盒的制作演变规律,达到对历代笔盒的鉴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