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刀柄什么人可以带?
清代玉刀柄是清朝王公大臣及文武官员佩戴所用。在平时的穿戴中,不论其身份是王公大臣、达官显贵;也不论其文武官员、平民百姓,都要携带一种形制与现代裁纸刀类似的刀子,称为“蒙古刀”,作为裁剪线绳、切割物件之用。
为了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他们所佩用的“蒙古刀”刀柄制做的材料和装饰也是各有规定和不同,王公大臣佩用的“蒙古刀”刀柄用黄金打造,并用翡翠、珊瑚、玛瑙、珍珠等宝石进行装饰;文武官员用银制打造,装饰物则以玻璃、料器等代替。
从现存实物看,清朝王公大臣及文武官员佩戴所用的“蒙古刀”是由刀鞘、刀柄及坠饰三部分组成。坠饰悬于刀柄尾部,由一组数量不等的玉件或宝石串连而成,既可装饰点缀,又可平衡刀刃的重量。
“蒙古刀”刀柄及坠饰的制作风格多受到满族文化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造型别致,装饰新颖,雕刻工艺精美,装饰图案多使用植物纹和吉祥图案,既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安康,又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尊贵。
这件玉刀柄通体采用新疆和田青玉制做,玉质上乘、结构致密、光润匀净、少有绺裂。造型为一只昂首翘尾的大龙,颈部至尾部自然弯曲如钩,弓背探首,大眼巨吻,龙角呈尖刺状直立如刀,形象凶顽刚猛。
龙身用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结合装饰,上颚部浅浮雕云头纹,头顶至尾部以细如毛发的阴线刻纹组成龙鳞甲,下颚部用双勾线镌刻一“寿”字,背部用阴线刻出脊鬃,腹部用云头纹装饰,尾部以三道凸起的螺旋纹为饰。整器琢磨光滑,抛光精致,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案纹饰清晰逼真,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清代皇家玉器,它既是一件精美的陈设摆件,又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