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多边老竹镶檀木笔筒?

赫梓辰赫梓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竹的种类很多,笔筒的制作中用老竹较多,老竹无筋,易雕刻,不易变形。用老竹雕制的笔筒明初已有,但存世极少。明清时期,竹雕名家辈出,他们的作品大多以竹筒为材施以高浮雕和镂雕工艺,刀法流畅,技艺高超,刻工精绝。

一般来讲,从明中期到清初这段时期是我国竹刻艺术的辉煌时期,其竹材普遍粗壮、厚实。由于竹质优良,为艺人们提供了用武之地,因而竹刻工艺精美,风格多样,富有创造性。从乾隆时期开始,竹材普遍变得纤细了许多,这与竹筒的径切面有关。从乾隆时期到清末,竹筒的径切面开始变窄变小。故而乾隆至清末的竹筒因先天不足,大多在筒中部加上一块木胎,以增强笔筒的厚度,木胎的制作非常讲究,多用质地优良的黄花梨、紫檀等硬木。但无论怎样,这些后加木胎的竹刻笔筒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此前的竹刻笔筒相媲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明清竹刻笔筒的艺术巅峰状态在乾隆时期戛然而止。

传世的清代多边老竹镶檀木笔筒主要有四方形、六方形及八方式3种式样,其共同点是用多边青竹做筒身,外镶紫檀木框,多为一木连做,筒底大多为一整块紫檀木制作,制作十分精致。从制作工艺上看,器物表面十分光亮,且有玻璃光,是经过长期的手摸盘玩才出现的效果,属清代宫廷造办处的御用之物,非同时期民间笔筒所能及。其价值较一般竹刻笔筒要高很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