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仿制信平侯印有价值吗?

温家鑫温家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玺印的集藏与研治自宋以降已有近千年历史。然而古玺印中以汉晋官印为主的实用官印作为“古物”为世人所关注,还不过是近五六十的事情。由于汉晋官印存世数量极为有限,赝品、仿制品充斥于古玩市场与古籍书店,且由于相关鉴定知识普及不够,一些古玺印治学者与收藏者在求购时眼力不逮、心存侥幸,常以重金购回赝品。这些赝品、仿制品,印面文字与流传实物相同或极为近似,仿制之精者印色、印蜕亦颇具古意,在鉴藏玺印时诚难分辨。这种混乱古玺印收藏环境的状况,将严重影响这门传统收藏与学术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鉴于此,笔者将数十年来在古玺印研治与收藏过程中所遇赝品、仿制品搜罗辑集,撰文加以考辨,以飨藏友,供学者治古玺印时作反面教材参考,是为书缘。

民国印人制仿古玺印有二,其一署款“信平侯印”的“李斯篆书”方玺,其一署款“广阳平长”的“白文”方玺,皆初出于《古篆通释》。书中介绍,前者为清人徐乃昌先生所藏,出古窑中,文曰“信平侯印”,字仿李斯小篆玺制,印色斑烂。后者为清人潘仕成先生所藏,以仿古玉为之,文曰“广阳平长”,字以仿汉私印小篆为之。二印皆方正朴厚,颇有古韵,非俗人所能为也。

信平侯在汉代有多人,且有不少人见诸史册,其中以王莽的新朝时期为最多,如新朝信平县,王莽所置十八异姓将军有信平君彭湛。汉代官印多作“丞、尉”,新朝却多置“侯、伯”,亦以地名为号,故仿制者以为仿“信平侯印”古玺印恰在情理之中,有史可依。然而仔细琢磨,若按汉新时制度,此印应作“信平伯印”或“信平尉印”方可,作“信平侯印”实难成立。

广阳平长的方印亦是仿自汉晋官印,若作此类仿制印章,不难找到“武平长”、“陵平长”、“平乡长”等,若从职官制度上讲,却难有“平长”一官。

两印印制甚精、古朴,若不知二者皆属近代仿制品,则会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稀汉印。笔者经查阅《安思远藏中国玺印》,在该书中的“汉代职官用印”部分,竟赫然列有与《古篆通释》中所录一模一样、署款为“信平侯印”的“李斯篆书”方玺。两印仅右下角印蜕颜色有差异,书中介绍此印为陈介祺旧藏。“安思远藏印”的来源和流传基本不外乎劫掠或转手自欧洲游历者、掠夺者与藏家、学者之手,如大维德、蓝捷尔、福开森等,陈介祺所藏信平侯印与《古篆通释》中的“徐乃昌藏”为同一枚印章,由此可见《古篆通释》中所载“徐乃昌藏”的“信平侯印”以及同书所载“潘仕成藏”的广阳平长方印皆应为近代人仿制,而非传世汉晋古印之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