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是什么?

鱼宸翰鱼宸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变时期,也是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结束了宋元时期瓷业生产百花齐放的景象,迎来了景德镇这个瓷业集大成者的一家独秀的时代。

明早期,从洪武到宣德年间百余年间,由于元末战乱及政治、经济活动中心的南移,景德镇瓷业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明政府于洪武二年(1369)恢复了“浮梁瓷局”的设置,在对元代遗留下来的釉里红、青花生产工艺进行完善的基础上,以极短的时间恢复了生产。由于“浮梁瓷局”的管理腐败,洪永宣时期瓷业的管理于永乐初年(1403)即改“御厂”(亦称“御窑厂”)管理,这也是我国官窑制度的巨大变革和进步。这一时期,瓷器制作较粗率,釉里红、白釉、青花品种为主;造型多继承元代遗制,除传统的口径20厘米左右的大盘外,以碗、折沿盘、玉壶春瓶、梅瓶等日用器为主;玉壶春瓶、梅瓶、僧帽壶是明早期的典型器;“以蔗段为足”是一大特征,盘、碗一般多为直口、浅弧腹,碗心下塌,圈足内墙较矮而外墙略高,胎体厚重,碗心多有不平的现象。

釉里红瓷器在经历元代的初创期后,在洪永宣时期步入了成熟阶段,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呈色稳定、鲜艳,纹饰以缠枝莲、牡丹、四季花及鱼藻纹为多。

白釉瓷器是洪永宣时期的重要品种,永乐时创烧了著名的“甜白”釉,所烧造的高足碗、高足杯、僧帽壶、玉壶春瓶和宝石红釉高足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压手杯”是永乐朝创烧的著名品种,它“心微下凹,手制以填足下”,圈足宽而浅,内墙浅而外墙高。宣德时的白釉瓷器,釉质肥厚莹润,胎体厚重,制作粗糙,不讲究修胎,故器物足内往往可见旋坯留下的跳刀痕和粗细不等的同心圆纹。其典型器物有高足碗、高足杯、梅瓶等。宝石红釉高足碗、高足盘是明代永宣时期的著名品种,造型规整,呈色深艳匀净。

此一时期以苏麻离青为着色剂的青花瓷器是产量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品种,它继承了元代青花的特点,同时在呈色、制作和纹饰上有其本身的特点,代表了我国传统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成、弘之后,随着明代封建经济的盛极而衰,景德镇的瓷器也逐渐走向了没落。

青花瓷器在原料的使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呈色深艳、浓重且有铁斑结晶,成化、弘治时期使用产自安徽的“平等青”料,呈色清幽、淡雅。纹饰在永、宣时期以缠枝、折枝和海涛纹为多,成化时期以团花、婴戏、高士和各种子纹为多,成化弘治时盛行绘山水人物纹饰。明中期以后,由于封建经济盛极而衰、政治日益腐败,瓷器制作也逐渐走向了没落。嘉靖以后,纹饰受道教的影响,祥云纹是其典型纹饰,绘饰技法上盛行青花加彩。

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由于“苏麻离青”的断绝,改用产自浙江的“回青”,致使这一时期的青花过于晕散。此外,这一时期的青花在呈色上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人为追求仿成化青花的淡雅色调。万历时期由于政治的腐败和国力的衰退,出现了许多的粗制滥造之品,“大明万历年制(造)”款和“大明嘉靖年制(造)”款极为相似,万历末年“制”、“造”两字难以分辨,许多器物还只写“大明某某年制(造)”款。

成化时期,瓷器制作相当讲究,造型隽秀典雅,轻巧玲珑,薄胎薄釉,色泽清亮莹润,纹饰以纤巧秀丽见长,“鸡缸杯”、“秋葵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品种。清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