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凳子叫什么?
在很多人概念中,凳子是木活,没想到用瓷器做凳子的材料,更无法想象这样的凳子是什么样子。其实用瓷器做凳子,也不是现代人的首创,在距今5600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寺遗址内,就有陶器制成的凳子出土。不过当时的凳子是陶器制作,而非瓷器,而且制陶工艺和现在相差甚远,所以当时的陶凳子和现代的瓷器凳子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瓷器凳子和木凳子相类似,都有方凳和圆凳的类型,制作材质也分为青花釉里红、粉彩等不同色彩的造型。由于瓷器的特性,瓷器凳子的受力点只能是四足或者三足,其他造型无法承重。这些设计巧妙的瓷器凳子,在制作上比普通的瓷器要精湛许多,也更加费工费料,所以古代制作瓷器凳子的人很少,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凳子大多藏在深闺人未识。
由于瓷器的局限性,用整块瓷板来做凳面不大可能,凳面的制作方法基本都是烧制若干小瓷板或者瓷片,用铜丝等材料串联,再粘贴在瓷质的木板结构上。由于用瓷板或者瓷片做表面,所以很难做出靠背,而且瓷片凳面容易滑,再加上瓷器硬度大,磕碰中容易损坏,如果真的有人用瓷器凳子休息的话,很容易成为碎了一地的瓷片。因此古代的瓷器凳子大多是工艺品,而非实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