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哥窑观音瓶一半有多高?
观音瓶在清代有两式造型,早器为口、肩、足三部位大小相近而相仿,修胎比较粗糙,圈足矮宽而为平切足,瓶外壁釉下多有黑疵斑点,胎质、釉质也都不美。晚器为口窄、圈足小而肩部向外或向下外撇,形状似圆球状,整体比例不协调,胎质粗松,釉暗无光。但就目前传世品实际情况看,清早期哥窑观音瓶,传世品十分稀少几乎未见收藏,晚清品倒是在社会上有所现之。该器高29.5厘米,即属于晚清器。由于清晚期仿制水平很差,只要认真观察,仿品很容易辨识出来。
清代仿哥窑器,一般是民窑所为,其方法是从清宫传世哥窑器或仿哥窑器上临摹仿造而来。由于缺少对真正的传世哥窑器的观察、比较和研究,所以对真正的官窑哥窑器的面貌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也缺少理性上的研究把握,因此不可能制作真正意义上的仿哥窑器。而且,民窑仿造主要是为了出售和赢利,并非仅仅仿其造型而为皇家陈设服务,所以无需考虑其制作成本,其作品往往在器形上突破限制,制作出一些传世哥窑器或清宫原仿哥瓷中没有的器形。观音瓶就是典型代表。
清晚期哥窑观音瓶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胎质粗松,修胎粗糙,釉面光亮或泛紫色,釉色有灰、米黄、粉青、蛋青等色,釉面布满浅而疏朗的开片纹,一些地方仅以人工刻画而出,这些都与清官窑仿哥窑器有巨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