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鎏金怎么鉴定?
鎏金也称“镀金”。将金和水银熔合,涂在涂有银的器物,干晾后再加热,令水银蒸发,使金附着于器物的表面。流行于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极为盛行。由于工艺技术先进,所鎏之金不易脱落,能保持原有的光泽。鎏金也用于铜镜镜背图案花纹的装饰。
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起,甘肃东部和青海的东北部便开始生产原始的釉陶。东汉中晚期,已烧制出青瓷;3世纪的魏晋南北朝,青瓷烧制更趋成熟。白瓷的烧制出现较晚,北朝晚期方烧制成功。
青花瓷产生的时代过去都认为是在元代。在20世纪50年代曲靖出土了青花瓷标本之后,有人提出青花产生于宋代的说法。从目前更多的考古发掘所得来看,宋代青花瓷尚未定论,但青花瓷在元代晚期成熟的可靠性已日益为更多的人所认可。
明代是青花瓷空前发展并达到高峰的时期,除作为生活用器外,还有作为装饰用的各种陈设瓷,制作精致,花纹繁缛,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永乐、宣德青花瓷尤为著名。
清代自康熙起,除青花外,又烧制了色釉及各种彩瓷,至雍正朝,各种色釉和彩瓷的烧制技术达到高峰,成为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辉煌时期。乾隆时,粉彩和珐琅彩得到很大发展,造型和釉色、彩色等模仿各种工艺制品,出现了很多新颖奇巧的瓷器。
明代以降,民窑在制瓷行业中已占主导地位。清代康熙时窑业已十分兴盛,所产青花瓷尤负盛名。雍正时民窑仍很兴盛,其中著名的“民窑五彩”具有特殊风格,可与御窑彩瓷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