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瓷器景泰蓝瓷器吗?

伏咨默伏咨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景泰蓝,别称“铜胎掐丝珐琅”,因为其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且颜色多用深蓝色釉作为底色,所以习惯上称其为景泰蓝。与掐丝珐琅器相比,珐琅彩在明朝的烧造史,无疑要短得多。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釉料,以铜作为珐琅釉的着色剂,呈色鲜艳且永不褪色。它在康熙朝时只有雏形,在雍正、乾隆朝时才兴盛起来。其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出洁白细腻的白瓷,然后送到清宫造办处,由画匠在白瓷上彩绘图案,再入窑低温二次烧成,故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两种工艺,一个是先在金属胎上掐丝、点釉,再烧造而成;一个是先烧出瓷器,再以彩料在瓷上绘画,两次入窑烧成。尽管它们一属金属工艺,一属陶瓷工艺,但同以蓝釉为主色,且二者都采用画珐琅釉料施釉,因此在色泽上二者非常接近,都呈现晶莹润泽,光彩照人的特点,而且都专供宫廷使用。

景泰蓝是外来工艺,珐琅彩也是由国外传入,二者皆为清代皇宫贵族享用的奢侈品,二者同以蓝色珐琅釉为最佳,二者又都属于宫廷实用工艺美术品,因此,二者有太多的相似和关联,普通人难分清它们二者差别是很容易的。

景泰蓝出现的年代要早于珐琅彩。我国在元代就出现了景泰蓝,到明代景泰年间达到鼎盛,清代又有所发展。而珐琅彩则是康熙年间由国外引入釉料制作出初级产品,到雍正、乾隆年间逐渐兴盛。二者都是在明代、清代兴盛的。

由于种种联系,有人把二者相混淆,也有把“景泰蓝”称为“铜胎珐琅”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工艺制作出的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和差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