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红釉瓷器?
明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技巧
(一)看胎釉。
永乐朝使用的红釉瓷胎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洁白、细腻、坚密、釉汁纯白、肥厚、莹润、明亮,用手迎光晃动,胎釉有颤动感;一种是胎体洁白坚密,釉汁肥润,施釉厚处呈浅淡的湖绿色。由于明代釉里红色彩娇艳,为了突出红彩的娇艳,所以在施釉时有意避开红色纹饰处,因此在釉里红纹饰的线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瓷器釉层极薄甚至露胎的情况。同时由于烧制时高温使釉流溶,常在釉里红纹饰处的釉层下积起,形成与釉色不同的玻璃釉绿光。这些都是鉴定明代釉里红断代时的重要依据。
(二)观造型。
明代釉里红主要常见器型有盘、碗、瓶、罐等,从永乐到宣德其形体逐渐厚重,制作趋于精细,宣德朝的制作最为精湛,其后则逐渐走向粗糙。
(三)析纹饰。
明代釉里红除了少量的花卉、瓜果纹外,大多为写意性纹饰,如龙纹、海马、游鱼、松竹梅等,尤以绘制缠枝莲、把莲、折枝牡丹等为多见。永乐朝绘制笔法细腻,纹饰舒展流畅,笔意潇洒;宣德朝笔法更为娴熟,纹饰层次分明,清晰有致,繁而不乱,疏而不空,显得典雅秀丽。
(四)察款识。
明代御窑厂烧制的釉里红器极少有款。仅在高足碗、玉壶春瓶等极少数器物上于口沿下釉薄处书写暗款,楷书,有"永乐年制"、"宣德年制"。笔法苍劲有力,极为工整精美。这也是鉴定明代釉里红断代时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