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晚清瓷器?
一.看造型。晚清民初的陶瓷造型特点是既残存着清代遗风,又具有着现代特征。如在瓶类器皿中,瓶身缩短而瓶颈拉长,在盒类器皿中,盒盖变高而盒底变浅,在盘类器皿中,盘心变平而盘足变高,还有常见的碗碟形制变小等等。总之,晚清民初的陶瓷器皿造型比起清代,总有一种“上长下缩”的形态改变。另外,这一时期的器皿胎体,总的来说,要比清代厚重,比起现代器皿要轻薄。在色彩方面,晚清的釉色比起清中期,青花色更偏暗,五彩的颜色更艳俗,釉彩更暗沉,总的来说呈一种过烧气。鉴别时,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多看可靠的实物,积累经验。
二、看款识。晚清民初的陶瓷款识,比起清代楷书显得拘谨生硬,书写技艺大不如以前,一般都没有清三代款字的敦厚古朴而显得呆滞粗糙,鉴定起来不难区别。特别是民初的楷书款大多有雷同的“民气”。鉴定时还应注意,晚清至民初,“景德镇制”等含有地名和厂名的款字特别多。还有大量的“珠山馆制”、“古月轩”等伪托款字,也特别多。另外,“中华民国”楷书款字也有一定的特点,它的书写格式,一般只有“中华民国”四个字横排,很少有“中华民国年制”或者“中华民国xx年制”的,而且民国初期制作的器皿款字格式基本上是“中华民国”四个字。到了民国初期以后,才逐渐出现含有“年制”字样的款字。民国时期的款字,也有一定的“民国气”,鉴定时注意款字笔画的“民国气”,也是识别民国款字的要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