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冲天耳炉与清代区别?
冲天耳炉在明、清两朝均不断烧制,明式多为素面,清式多为雕饰,两者相比较,明式冲天耳炉的尺寸较小,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耳、腹、腰的处理,耳形细长,高过炉口而向上冲,且耳根部无束,故线条十分流畅。腹部浑圆而稍扁,开片纹横跨耳面,刀法自然洒脱,与炉身的古朴风貌谐调一致。器物通体施天青釉,清亮润泽,柔丽莹润,釉面有细碎冰裂纹。在明式冲天耳炉中,以天青釉为最佳。在清雍正时期,宫廷曾经派人拿着宣德炉到景德镇御窑仿烧,因此雍正冲天耳炉与宣德炉比较接近,青釉开片器极为突出。
但清式冲天耳炉的耳、腹、腰,与明代不同,耳虽高翘上冲,但根部束得很小,显得线条较为生硬;器身较丰腴,腹部浑圆,器底有圆形圈足,腰部因受腹部牵制内收不甚明显,其工艺之精巧,可谓别具匠心。因是内廷仿古器,在款识上都采用雍正御窑年款,青釉开片器,釉面白中略带青色,但没有明器莹润。青釉无开片器呈幽蓝色,釉面有冰裂纹和鱼子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