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有几大红?
康熙红釉色彩最为丰富,有“初日红”、“豇豆红”、“郎窑红”、“霁红”、“釉里红”五彩红釉。
初日红:初日红是一种色调稍浅,釉层稍薄的小件器皿,烧成后呈现出色彩娇艳如旭日初升而得名。它是康熙中期在豇豆红的基础上烧制成功的一种低温铜红釉品种,可与豇豆红釉相媲美。
豇豆红:是康熙晚期发明的一种红釉,因釉色像红豇豆而得名。这种红一般用作器皿的外釉,其色创“胭脂红釉”之先河,釉面如红妆少女面颊般的鲜艳妩媚,娇嫩而 leaning,并有深浅不一的绿苔点(也称“愈斑”)透出,使整个器皿红里透紫、紫里藏绿。
郎窑红:康熙晚期,仿明代铜红釉的一种新品种瓷器,因督窑官郎廷极的督窑厂在当时被称为“官古厂”,所以上面的产品也被冠以“郎”字,称为“郎窑”,这种高温铜红釉瓷器也被称为郎窑红。其釉色鲜红艳丽,深浅不一,浅色者称“飞红”,“虎斑红”;深色者称“牛血红”,色近于黑红。
豇豆红与郎窑红两种红色器物,向来是康熙瓷器中极为名贵的品种。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官窑一次烧造的四百三十件红釉器中,只有十九件是郎窑红,足见郎窑红器的烧成在当时即是珍品。
霁红:康熙晚期发明的一种新红釉是仿明代宣德宝红色的一种高温铜红釉,由于其釉面像雨后初晴而得名。其器物呈色均匀稳定,红艳而明亮,釉面常有细小开片。
釉里红:釉里红是瓷器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的艺术品种,烧制釉里红需要极为严格的温度和气氛条件,因此烧造极难,其流传有序的器物往往极为珍贵,被奉为珍宝,堪称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