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表面有什么是真?
在说真假前先说说翡翠的几个概念性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对“真”的理解。 1、“种”是评价翡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的是翡翠晶体颗粒大小、结构疏密程度。其中,晶体颗粒的大小用“粗细”表示;而结构则分“紧密”“松散”两种程度。 种好的翡翠质地细腻,颜色浓艳明亮,反光柔和自然。而种差的则质地粗糙,色调灰暗,反光强硬。 一般来说,同一种颜色的翡翠,如果品质差,那就是“细”且“紧”,反之就是“粗”且“松”。如上图所示,A的种比B好很多,C的种最差。
2、“水头”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可以理解为水分充足与否。通常来说有“干青种”“湿青种”“有水种”之分。当然,“水头”也没有绝对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形容透光程度的词而已。比如一块透明的冰种翡翠,有人会觉得没有水,而另外一块质地粗糙的干青却感觉有水。所以,“水头”也受观感影响,很难有一个标准判断。
3、“色”是指翡翠的颜色鲜艳程度。一般情况下,“色”分为正色和偏色。例如绿色,它是比较纯正的色调,而淡绿、粉绿则属于偏色。 除此外还有“阳色”与“阴色”之分。阳色(鲜艳)容易理解,阴色就有点让人费解了。其实,这里的阴色是与“纯”相对的,指颜色中带有灰、蓝等色调,如带灰的绿色称为“灰绿”,带蓝绿色的翡翠称为“蓝绿”等等。 除了色彩本身,我们对“色”的还有一个认识就是“浓淡”。所谓“浓淡”就是指颜色深浅的程度。对于无色透明的翡翠,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而有色的翡翠,“浓淡”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过浅或者过深都不好看。
4、“工”其实就是指翡翠的雕刻。好的雕工,不仅要看刀法是否利落,还要看造型是否对称,线条是否流畅。
接着来说说假的问题。 常见的假的有B+C货和染色翡翠两类。 B+C货一般由劣质翡翠原料加工而成,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填充胶物、染色等措施来增加其美观度和出售价值。虽然,这类造假手法相对低级,但识别难度却不小。 因为,天然的翡翠可能没有任何瑕疵或杂质。而染色的B+C货,由于加入了染色剂,颜色均匀浓郁,有时可见染色剂附着在表面形成细小的斑点。而且由于结构被破坏,内部会不透明甚至微透明。 如果仔细检查,往往能看到表面的酸蚀刻纹,这些都是辨别真假的方法。 而人工处理的C货,由于使用了强酸浸泡,表面矿物颗粒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形成微小的凹坑。这些也是辨认C货的关键之处。不过,此类假的鉴别相对容易,只要掌握一点:天然翡翠不可能存在完美无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