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几大文物?
1、《孙子兵法》竹简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县城北城外发现,经专家鉴定是春秋末期齐国史官记载的《孙子兵法》原文。这部书共有文字近四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书。
2、《论语》竹简 1956年山东曲阜尼山出土,这些竹简有字的一面朝内折叠,无字的一面对着外面,共4000多枚,全部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数量最多、字数最长的一部传世文献。
3、殷墟甲骨文 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这些甲骨上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被专家们释读后,成为研究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目前已经在当地发掘了十余吨甲骨文,还发现了甲骨文的书写工具“骨锥”以及制作甲骨用的原料“龟甲”和“兽骨”。
4、楚帛书 1949年后在武汉东湖翠柳片发现,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上有绘有日月星辰,下方是记述祭祀的文本,因当时楚国都城位于武汉附近,因而这一发现被命名为楚帛书。
5、曾侯乙墓竹简 1975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现,总计三千余件,经过修复后的竹简共有1万余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春秋时期竹简。
青铜器
青铜,是纯铜加锡的合金,因为颜色是青灰的,所以叫青铜。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就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商朝的青铜器数量更多,工艺更精湛,那四足的重器“司母戊方鼎”就代表了商朝的高超技艺。
陶瓷
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享有盛名。它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程序制作而成,质地坚硬,造型多样,是很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湖南一带七千年前的文化遗址中已出土有最原始的陶器。商周时期,已有很精美的原始青瓷器出现。东汉时期烧出了真正的瓷器。后来,瓷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造型、色彩、纹饰也更加的多姿多彩。唐代有“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著名的有邢窑、越窑和唐三彩。宋代是我国制瓷业非常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定、汝、哥、官、钧”五大名窑。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烧制的青花瓷、彩瓷和珐琅瓷名扬天下。
玉器
玉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在我国分南、北两系,北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系以长江流域为中心。西汉时开始有玉衣、玉缕,东汉时有所发展,使玉器从生活用品变成一种殉葬品。
丝绸
丝绸,是用蚕丝作原料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有绢、绫、罗、绸、缎等品种。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和生产丝绸的国家。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有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绢片和丝带。河南安阳商朝墓葬中也出土有丝织品,当时的蚕丝已开始用于人们的生活了,出现了精美的刺绣品。周朝时,养蚕缫丝和生产丝绸已推广到陕西、山西等地。后来,又推广到四川等地。丝绸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品,也成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享誉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