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有什么特点?

聂圣杰聂圣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说,中国先民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中,发现了玉这种材料,并发现了它可以被雕刻成各种造型,用来礼仪、祭祀等,从此开始了中国式的玉器和玉雕工艺。 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人对玉的审美观——仁、智、义、礼、乐、忠、孝、德……于是,玉器成了道德的象征和载体,被赋予“比德于玉”的功能,而制玉和赏玉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玉石作为装饰品和礼仪用品的国家之一,玉在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折射人类文明进程的材料进化史。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开始成为礼仪用具;商周时期,玉的制作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并用于礼仪及政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祭玉制度,以玉事神;秦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将玉制礼仪器具纳入国家制度中;汉唐以后,礼仪用玉成为定制。

由于玉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易腐蚀,不易变色,质地细腻,光洁明亮,所以一直是皇室贵族、文人雅士推崇的物品,并被赋予了种种人文含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谓之玉。”这里的玉指的就是自然界中的石头,说明古人早就意识到,只有颜色美丽、质地细腻的石头才能被称为玉。

但是,什么样的石头可以称为玉呢?这除了与它的颜色有关,还取决于切割打磨后的效果——只有颜色美观且加工后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的石头才可能是玉。汉代之后人们常说:“色润,质纯,形佳”,这就是评价一块美玉的标准。

其实,对于美玉的定义一直都有变化。因为人们对玉的理解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现的新矿源大多是褐铁矿,当时玉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工具,因此要求硬度较高、耐磨,呈灰白色的硬玉才有市场,青玉、碧玉都不受欢迎。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精致。此时,颜色柔和、细腻、有光泽的软玉更受青睐了。 到了现代,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玉器的要求也更加细化和专业。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各地所产玉石有暖色调(如新疆白玉)、冷色调(如辽宁岫岩玉)和中性色调(如河南独山玉)之分。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各地的玉石雕刻作品往往带有所处地域的特征。

比如,新疆的和田玉做的玉佩偏白,辽宁的岫岩玉做的器皿偏黄,河南的独山玉做的雕件偏绿——这些色彩上的差异不仅跟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有关,也和光照条件有关系,即所谓的“阳差”或“阴差”。所谓“阴阳差”其实就是光照时间长短引起的色度变化。 在选择玉石原料时,除了重视颜色外,还要考虑材料的厚度和重量。因为只有材料厚度足够,才能进行精细的雕琢;如果太薄,则会失去雕刻的意义。还要注意材料的重量,因为它会影响到玉器制作的成本以及佩戴时的轻便程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