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底款中国宜兴是何时?

宗莹莹宗莹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目前见过的最早的宜兴泥壶底款,是民国三十三年(1944)刻的“中国宜兴”四字的楷体落款。如图,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把民国时期制作者吴瑞甫制作的紫砂壶,现藏于天津博物馆中。 (图一) 这把壶的盖子内有一枚圆形印章,印文为“中国宜兴”。虽然“中国宜兴”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但民国时还并无此地名,当时属于常州的宜兴县隶属于太湖行政区。而太湖行政区在民国初年设立的时候,其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甚至曾短暂划归镇江专区管辖。

为了便于管理,1942年,国民党政府将宜兴县更名为宜兴县,取“兴盛祥和”之意。到了1943年底,又复称宜兴县,并一直沿用到现在,作为地级市的名称。这把壶的制作日期应该是在1943年底到1944年初。 而更早的“中国宜兴”的器型,是我前些时候在微拍上买到的一套六件套装,分别为两件如意壶、三件柱形器以及一件杯具。这套茶具的制作时间应该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文革时期提倡“群策群力”、“军民合作”,所以这很可能是军工厂或者民陶厂生产的带有“军民合作”印款的紫砂作品。

如图,这件如意壶的底部有“中国宜兴”和“军民合作”字样。 另外我还注意到,这些带有“中国宜兴”字样的底款,有的还有加减符号,如上图所示,这件如意壶的底部就有“+ 中国宜兴”“- 中国宜兴”组合标记。据我了解,在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上会出现类似的加减标注,代表着制作成壶后增加或减去的钱数,以确定售价。那么这种加号在中国紫砂史上是不是最早出现的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