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民币叫什么?

朴雨玲朴雨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历史上,人民币的名称曾经多次改变。

1、辽代时,流通的是“钞”或者“交子”。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人们用“钞”来支付各种费用(包括税款),“钞”的发行量由朝廷控制。由于使用方便且不易伪造,“钞”逐渐取代了以前的金、银货币。

2、元代时,出现了“宝钞”,这是最早的纸币,与现在的纸币类似,但只能用白银购买。

3、明代,开始发行“钱票”以代替以往的铜币,这是最早的金属纸币,分为银号和钱号两种。

4、清乾隆年间开始铸造银币,之后在各地设立银号,发行银券和钱券,这种银券和铜钱一起流通。 到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了。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新成立的中央银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财政部开始发行铸币,也就是国币,以替代历代的银本位制。这一时期的货币叫做“国币”。

5、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继续在西南地区发行纸币。为了获得国际支持,这些钞票上印有外国文,因而被称为“洋钞”。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命令开始发行票面为国徽的纸币,作为新中国的人民币。这时的旧钞虽然仍可兑换,但其意义已经不大,因为新旧人民币的比率是固定的,而且换汇额度很小。随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剧增。于是,在1976年的时候,央行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作为日常交易的媒介。这套货币一直使用到1980年。

7、1980年,第四套人民币诞生,而这时的第一套人民币早已退出市场。这套人民币共有100个面额,最大面值可达50元。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大量印制大面额纸币。 除了上述这些正式发行的货币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非法货币”,比如明朝中后期的“田契”和“屋契”;又或是清朝末期的“当票”和“契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