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佛象有收藏价值吗?
料器,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材质、制作工艺都独具特色。它以玻璃为原料,借助加热工艺使其软化,再用工具对其加以造型,并采用浇注、吹制、浮雕、雕刻、镶嵌等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料器制作起源于辽代,兴盛于清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清宫档案中,关于“料器”的记录多达百余条;乾隆皇帝拥有数十款不同样式的“料器”,如插屏、花插、鼻烟壶、杯盘盏盅等。据考证,这些“料器”的原型多为西方器物,在融合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器物的形态,将之打造成具中国风格的作品。
除了作为生活用品之外,料器还是礼器,《礼记》中有载:“笾豆之器,觞酌之具,所以祭祀之。”可见其在古代祭祀中的地位。每逢重大节庆,宫廷会举行盛大宴会,此时皇帝所持的象牙筷、大臣们手中的白玉杯,都用料器进行装饰。不过,最受皇室青睐的还是鼻烟壶,其用料考究、做工精致,往往呈扁圆状,周围刻有字或画,并在底部留有一个小孔,以便插入吸管吸食。
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及礼仪需要外,料器还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广州、漳州等地的商人,将中国的瓷器、漆器以及料器输出到欧洲,换取胡椒和香料,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位期间(1596-1603),中国瓷器和料器成为欧洲贵族争相炫耀的奢侈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手工制作的料器渐被淘汰,但其中的很多技艺却得以传承下来,并被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今,北京、河北等地仍保留着制作料器的手艺,一些博物馆中也展出相关的作品,向我们诉说着这段尘封已久的辉煌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