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头称砣有价值吗?

余琳眉余琳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曾在某博物馆工作,见到过不少这样的“砣”。 实际上,这不是什么“砣”,而是制陶的“型”(也可以写作“铏”或“형”)。 这种器具最初是用来做器物的模型,在里面灌入高温灼烧过的粘土,最后取出成型器物。 这种工具,在商代叫做“盂”,春秋战国以后,叫做“型”。 因为经常与陶土打交道,古人发现它具有很好的称重功能——质量好的陶型浸水以后可以漂浮起来,而质量差的则沉底。古人就用“型”来作为衡量轻重的工具。《墨子•尚贤》中有记载,将粮食放在“重衡”之中称量。这个“重衡”就是这种形状的陶器。

当然,这种工具是民间广泛使用,官方也承认它的合法性。但是官方使用的“权”可不仅仅是这一种,还有青铜做的“权”和戥子(南方地区使用)等。 我见过的这些“型”,都是汉代以前的文物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内部中空、表面布满花纹。这是因为早期陶器手工制作的缘故,器身中部留有空隙,是为了便于手持;表面的花纹也是由于泥胚干缩后留下的。

汉唐时期,陶瓷业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窑场。为了减少烧制过程中的变形,提高成品率,工匠们在制作的时候增加了器的厚度,并且里外都很光滑,不再是有凹陷的花纹。所以从这一时代开始,“型”这种工具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到了现代,基本上就见不到了。 但不是所有的“型”都价值不菲。如果留存至今,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且数量稀少的话,那的确值得珍藏;但如果是因为曾经被皇家看上过,或者是因为一位大收藏家曾经拥有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