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字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区别?

穆奕琛穆奕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喜”字目前可见最早的使用是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如山东嘉祥武氏祠东汉晚期石刻。 上面这个图可能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喜”字了(虽然不常见),字中有一个大“喜”,下方有两个比较小的“喜”,整个构型就是一个“喜上眉梢”的寓意,非常形象生动。

再来看两个清中后期的“喜”字。 上面这个是一个立体的“喜”字,由一个“喜”和一个“口”组成,下面这个是乾隆御笔的“喜”字,可以看到与上图一样也是上下结构,不同的是这里的“喜”稍作变形,上方的一撇变成了一竖,而且“喜”字右侧加了饰边。 这里需要稍微多说一点关于“喜”字的字形演变。因为看到有人提出这两个字可能不是同源字。的确,现在的“喜”字来源于小篆,而上古的“禧”字来源则更加复杂一些。

“禧”字早期的形体与“喜”字近似,但上方的结构有所不同,这种形制类似于“示”(示部的“示”字省去顶部一横),而“喜”字则是像“弋”(甲金的“弋”字左侧)。

到了金文阶段,“禧”和“喜”都演化成为了“示”,但左侧偏旁有所差异—-“禧”左旁是“示”省去的下部,而“喜”左旁则是“示”字中间部分。

再之后,两种字旁都有出现,不过“禧”旁的“示”一般无偏旁,而“喜”旁的“示”则有偏旁,且逐渐固定了下来,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喜”字。 所以其实从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喜”“禧”的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